-
友情链接:
6月17日,由“凤凰·古脊椎所联合科学传播中心”策划、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我的科普之道:科学精神与科学传播行思录》(以下简称《我的科普之道》)新书发布会在保定召开。
《我的科普之道:科学精神与科学传播行思录》
周忠和 著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我的科普之道》是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的首部科学传播文集。全书从科学精神之魄、科技体制之思、科学传播之道、科学常识之辨四个方面,探讨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教育与学术伦理、大众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误解等重要议题。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陈卫春介绍了《我的科普之道》的策划背景和出版价值。他认为,市场上一直缺乏系统探讨科学传播方法论的著作。而这本书从多个维度深刻阐释了如何做有深度、有温度、有品质的科普,既有对科普工作存在问题的反思,更有对做好科普工作的实践总结和路径探索,有利于激励更多的科研人员投身科普事业,为全社会营造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学教育与传播中心主任、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馆长金海月表示,新知识、新技术快速更迭,而公众对科学前沿的认知,远滞后于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亲自做科普,将深奥的科学表达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学发现故事,使科学不再专属于少数的精英群体,而能真正“接地气”、为大众所用,这也是每位科技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科普之道》对于博物馆开展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教授、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主任刘兵认为,一部优秀的科普作品应超越知识灌输,融入文化视角,推动公众理解科学的多元性。《我的科普之道》不仅仅是一位顶尖科学家的科普实践真经,更对科学精神的本质发出叩问,深刻诠释了当代科学家的责任担当。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军所长介绍,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位顶尖科学家对自己数十年来科普实践的回顾与总结,更是一位科学思想者对科学精神内核的深刻剖析,以及对新时代科学传播路径的深度思考与探索。
在发布会的“青鸟科学沙龙”环节,嘉宾与现场读者共同探讨大科普格局构建、科学研究与科学精神、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科学与艺术等重要话题。(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春剑)